近期,部分中小銀行先后宣布下調存款利率,引發(fā)市場廣泛關注。當前,我國居民儲蓄處在高位,截至2023年3月末,住戶人民幣存款余額130.23萬億元,比上月末增加2.9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9萬億元。市場有觀點認為,存款利率下行可能會影響投資者收益以及投資結構。
目前,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存款利率下行對投資者的影響較為有限。從短期看,投資者在定期存款、理財產品、債券這三者之間的投資分布不會發(fā)生較大變化。先看理財產品。今年3月份,盡管新發(fā)生的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去年4月份下降了0.16個百分點,但此降幅明顯小于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同期降幅。再看債券。今年3月份,3年期、5年期存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分別高于流動性更好的同期限國債收益率近0.6個百分點、0.8個百分點。從中長期看,存款、貸款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企業(yè)的融資成本,有助于推動實體經濟企穩(wěn)回升,其最終目的是促進經濟肌體健康發(fā)展,這與投資者的長期利益一致。
理性看待此輪存款利率下行,要厘清利率變化的原因與邏輯。作為我國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利率市場化改革備受關注且影響深遠。利率不僅是資金的價格,更是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它決定著資金流向,對于宏觀經濟均衡以及資源配置有著重要的導向意義。就存款利率而言,其市場化改革已邁出重要步伐。2015年10月份,金融管理部門放開對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隨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立,多家金融機構自主協(xié)商,確定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最初的確定方式為“基準利率浮動倍數(shù)”,但此方式容易產生杠桿效應,因此,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形成方式又被優(yōu)化為“基準利率加基點”。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建立,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兩種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一是債券市場利率,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二是貸款市場利率,以1年期LPR為代表。
近年來,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存款利率的下行也在預期之內。我國是超大型經濟體,貨幣政策必須堅持“以我為主”。2022年全球主要央行持續(xù)大幅加息,但考慮到彼時的經濟總需求仍較為疲弱,我國非但沒有簡單地跟隨加息,反而兩次降低利率,助力實體經濟企穩(wěn)回升。受貸款利率下行影響,去年9月份,5家國有大行率先下調存款利率,以保持自身的合理息差。此外,去年以來存款增長較為明顯,市場的供求關系有所變化,存款利率也因此下行。
近期部分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更多屬于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行為。去年9月,國有大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此后,多家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也紛紛下調存款利率。近期下調利率的銀行,基本上是之前沒有調整過利率的中小銀行。另外,由于貸款利率持續(xù)下行,銀行的資產端收益下行,如果存款利率長期處在高位,負債端成本高企,銀行的息差將大幅收窄,可能導致利潤承壓,甚至可能影響銀行的穩(wěn)健經營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xù)性。因此,存款利率下調也是銀行基于自身經營考量做出的自主決策。(來源:經濟日報)